風車攻擊法(Windmill Attack):離婚者與家事專業工作者共謀之系統化惡性離婚暨親子離間策略

HERO PAPA / Mr. 6

“The Windmill Attack”

May 28, 2021
3:08 PM

2 minutes read

「風車攻擊法」(The Windmill Attack)是你不得不知道的離婚策略趨勢,它不同於其他在法院上常見的專業關鍵字,因為它並不只牽涉當事人(離婚者),也不只是社會演進下的潮流,它指的是當事人私雇專業工作者(如律師)、家事專業工作者(如社工、心理師)有意識或無意識之共謀的一種「離婚策略」,由於此內情,讓「風車攻擊法」註定不易出現在官方文件,甚至也不容易出現在心理學或社會學之學術期刊中。

所謂的風車攻擊,基本上就是運用律師訴訟手段,結合各專業人士,對於離婚兩造其中一方進行不實誣蔑,這種攻擊方式的名稱得名於西洋棋(請見維基百科說明),攻擊方對各層面發動大量攻擊,讓敵方疲於奔命卻無法阻止自己一點一點的被取走而孤立無援,直至完全潰敗。根據原始作者提醒,西洋棋是一種「贏者全拿」的戰爭型遊戲,兩方從來無法和解,且被操弄之棋子本身並無任何情感,然而,在現代訴訟策略裡,如此殘酷的西洋棋棋路卻被用於有情感的人類甚至牽連至孩童身上。

風車攻擊法可稱得上是「騙局」(Swindle),總共有三組人馬在裡面,第一組是離婚兩造當中一方(通常利用扮演受害人來贏得同情)、律師(意圖運用假的指控來幫助客戶贏得官司)以及社工與諮商心理師等法定專業人士(運用其撰寫的報告之影響力來左右法院結果)。在風車攻擊法之中,一開始主動發動攻擊的那方被稱為「扣下扳機的伴侶」(The trigger spouse),而他/她將贏得這過程中的主控權、金錢、報復的快感。而另一方則被稱為「被鎖定的伴侶」(The target spouse),往往失去了他/她的孩子,自由,以及外界的名聲

文章說得非常清楚,像這樣的「風車攻擊法」,最惡劣的部分是其「身份竊盜」(identity theft)之本質。何謂「身份竊盜」?由於啟動誣告的加害者,往往將自己假裝成了受害者(Victim)之身份,造成真正的受害者的身份被「竊盜」,加害者再將自己攻擊、虐待又折磨對方之人設(Abuser)完整的嫁禍到那個受害者身上,讓受害者反而變成了這個家的虐待人(加害者),而原本的加害者則拿著他/她竊盜來的「受害者角色」之「假身份」四處招搖撞騙、吸引親人、朋友、專業工作者之同情,最終亦因「(假)鐵證如山」而成功影響了法官及各種家庭提倡者(Family advocates)之心證,因此在家事法庭上大獲全勝。

文章提到,病理學上,反社會傾向及心理缺陷者(譬如邊緣性人格、自戀型人格等),往往視離婚為一種「競爭」,所有裡面的人類(包括自己的孩子)都變成了「物體」。他們啟動「風車攻擊法」可謂非常順手,似乎一生等待此刻已久,精心策劃對他/她的受害者引發最大之痛苦,亦為自己在此過程中獲得最大之收穫(gain)。過程中,此人想盡辦法於心理上折磨與恐嚇,直至他與他的受害者,以及受害者與他/她孩子之間的關係破裂。文章還特別提及,「風車攻擊法」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中所牽扯的許多人士都同時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病理上的缺陷,文章引用了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疾病說明書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家Kevin Dutton的著作《變態者的智慧》,指出法律及法院相關的專業工作者等,是第二高容易吸引這類型人格者參與的職業,因為在這其中,「他們可以使用他們無法同理、無情卻又充滿個人魅力之特質來贏得他們的案子。」(It is a reminder that the legal profession is 2nd most likely to attract functional psychopaths who can use their unempathetic, ruthless, and charismatic personalities to win their cases)

「風車攻擊法」七大成功關鍵因素:

因素一:一個有意願想摧毁他/她的伴侶或前伴侶,毁壞他們親子關係者。

因素二:一個有意願的社工,或心理師,或法院相關的專業工作者,去撰述一篇多處不甚正確或甚至意圖誇飾或扭曲的專業報告。

因素三:一位有意願的律師或法律工作者,利用以上兩點去破壞兒童(該家庭的婚生子女)之權利,不畏自己染上偽證或說謊之風險。

因素四:一位具仲裁權力的法院工作者,願協助加害者去忽視兒童權益而對以上不實指控加以採信,做出裁定,以至於一方嚴重蒙冤。

因素五:立法者看到以上的趨勢變化,或收到案主的陳情,卻為了其政治利益而保持冷漠。

因素六:一些與此案相連但不直接者,甚至包括受害者的律師,或社工的上級長官等,保持冷默、無視。

因素七:以上的事實礙於法院文件不允許洩漏出去,以至如此的案例永遠無法公開,相關人士不允許對外談論,以至倡議者永遠無法知道「風車攻擊法」已經嚴重至何等程度。

以上七點,讓「風車攻擊法」不斷的不斷的發生,一個又一個家庭,一次又一次的眼淚流乾,每一個人最終為了求生,別無選擇,重新整頓自己、重新出發,忘記一切傷痛,每天仍都有新的受害者又繼續的捲入。

「風車攻擊法」的11個步驟

步驟1:先依計畫刻意產生衝突(staged fight)


步驟2:發出指控


步驟3:要求金錢賠償或阻隔對方親子關係、貿然單方面帶走孩子(往往將孩子帶回該方父母之原生家庭)


步驟4:正式開戰法律訴訟


步驟5:社工師及心理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加入調查,此時,加害者更加強了他/她的誣賴指控,愈臻完美


步驟6:法院或執法單位裁決保護令甚或其他刑事罪名,令受害者愈陷於孤立無援


步驟7:加害者此時往往拒絕協商,由於已取得孩子,續以各種拖延戰術阻撓


步驟8:第43號法規(註:意指南非家事法庭特有的一種暫時監護權之裁定)


步驟9:專業工作者的報告出爐,判決出爐。以上所有的誣告此時皆成定局,好像它曾實際發生過一樣


步驟10:受害一方受不了而妥協,結束訴訟,加害者贏者全拿,棋局大獲全勝


步驟11:雙方開始過實質的離婚後生活,其中一方得到最大的金錢、最大的控制、最大的報復感,孩子權益嚴重受損,受害方潰敗求生,所有的事實與淚水和傷痛只能隨著時間被永遠的遺忘。

此文章舉例時特別強調,雖然此例的受害者是男性,但律師或專業人士有可能會向兩種性別(男性或女性)去兜售其「風車攻擊法」離婚策略,而相對的兩種性別(男性或女性)當事人也皆有可能向一位公正的專業工作者透過作戲或蒙騙取得其參與他/她的「風車攻擊法」計畫。由於此攻擊法內情不單純,閱讀時請謹慎小心,不可用於非法,並想藉此文章告訴大家,「風車攻擊法」的確存在,在各國都不斷地被驗證中,如果台灣這邊,你有看到或體驗過「風車攻擊法」的個案,歡迎填寫以下表格,分享台灣個案給原始作者知道

此外,若您或您的客戶,正身陷類似的「風車攻擊法」或對「風車攻擊法」後面的研究數據感到興趣,亦歡迎填寫以下表單,人數足夠,我們可邀請原作者及研究團隊與各位線上分享(填表後即代表同意Mr. 6寄送相關訊息予您,請稍候,作者將於2021年6月底前將給您回覆)

原始引用:
正義與和解中心(JRC)
家庭與孩童保護組織
南非 約翰尼斯堡

.

The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Centre (JRC), Child Protection Organisation, Family Preservation Facility.

265 Ontdekkers Road, Horizon,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